糖尿病患者应该在饮食方面注意什么?看看权威专家怎么说。
川籍国医大师廖品正,是中医眼科方面的权威泰斗,更对中医治疗糖尿病性眼病进行了系统研究,廖老现仍担任着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特聘顾问,世界中医药学会内科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。
为恪守从医初心,廖品正国医大师坚持高龄坐诊。
门诊时间:
周二上午VIP门诊(仅限5名)
周二下午传承门诊(仅限10名)
名额有限,挂号需提前预约,预约电话:400-9900-766
今年已经81岁高龄的廖品正教授,虽头发花白,但精神矍铄,满面红光,声音洪亮,至今仍在坚持坐诊。看到这样的状态,你敢相信她竟然是一位患病25年的糖尿病患者么?
据廖老介绍,她是遗传性糖尿病。“我们五姊妹就有四个有糖尿病,他们现在都打胰岛素,还要加口服药。但我一直到现在都没打过胰岛素,只在包里备着口服药,如果在外面就餐,我觉得吃得过量了,就吃一颗药,但一般不吃,尤其是在家里吃饭,我都控制得很好。“
糖尿病患者如何通过饮食调节,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?廖老侃侃而谈,与我们分享了她与糖尿病“和谐共处”的故事。
两大诱因:吃太好,动太少
廖老建议,身体摄入营养,要收支平衡,略有节余就行了。根据自己的体力消耗、生长发育,把需要的东西补充够了就行了,不要总是追求营养。如果什么东西都是高营养,多多益善,把普通的生活过得跟坐月子一样,那肯定要糟。
廖老笑道:“我们中医有句话说得好,要想身体安,常带三分饥与寒。”具体来说,主食不要精益求精,不要全部吃精白米,精白面,要吃点杂粮,杂粮粗纤维低能量低蛋白,而且维生素、微量元素含得也比较多。另外,多吃点蔬菜和水果,荤菜少一点。
下面是廖老分享的自己的饮食习惯:
我年轻时2两的馒头可以吃两个,食堂一打饭就是四两,现在我吃饭,就一小碗,但每顿都有一碗蔬菜。
早上吃燕麦片+荞麦粉,一小块玉米馒头+鸡蛋。
中午我喜欢吃荞麦面条,买荞麦面要注意,有的只有1%的荞面,我吃的是含15%~18%的那种。
晚上我吃杂粮饭:荞麦米、白米、小米、玉米,有时候还有黑米、紫米或糙米,反正这几种米中,搭配五种,做的时候一样舀一小把,白米只占总量的1/4。
至于吃的量,每个人不一样,年纪大的人,体力活动少的人,可能就吃得少一点;年轻人,体力活动重的人,就会多吃一点。总的原则就是,适量控制,别十分饱的硬撑。
主食控制得好,蔬菜啥都吃。我中午吃的面条,1/3都是蔬菜,但是我每天鸡蛋、瘦肉没少,每天晚上的菜,一荤一素,搭配来吃。
按照这样的饮食规律,只要不乱吃,我的血糖空腹在 6上下,25年的糖尿病,一直到现在。我通常也会把二甲双胍装在包里,如果觉得今天在饭桌上吃多了,甚至有甜食,我就吃一颗药,但是如果我是正常饮食,我就可以不吃药,胰岛素更是从来没用过。
糖尿病人在饮食上容易两极分化
有的病人,看到好吃的就管不住嘴,大快朵颐,损害身体。有的病人相反,饮食节制到营养不良,一些糖友完全吃素、油荤都不沾、蛋也不吃,啥东西都不吃,那是走了另一个极端。饮食虽然要控制,但基本的营养要保证。还是那句话,营养要均衡,略有节余就行。
“扩大点说,怎么预防三高,怎样才能长寿?”
廖老坦言,“无论我的病人也好,包括我自己也好,我都觉得现在的生活太好了,向‘困难时期’靠拢一点,就长寿了,也就是稍微把生活过得清淡一点,素一点,不要太过就对了。”